阅读历史 |

第383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厅里拿手机看起了这部电影。

这部电影是改编于一部小说,而小说是改编于一起真实事件。

1967年,加州的一所高中,一名教师为了让学生们理解法主义,搞了一次实验,用五天的时间,向学生们灌输苛刻的集体精神主义,要求学生有极高的纪律性。很多学生在这种集体主义中获得了存在感和安全感,进而开始崇尚。短短的五天实验,就引发了严重的混乱。

电影内容和这个差不多,但剧情张力很足,结局也不一样,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。

看完电影,陆令摘下了自己的耳机,坐在大厅的长椅上静静地思索。

正如陆令刚刚和刘强说的,大部分人,穷其一生,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。

所以,一旦有人站出来,跟你说,他可以告诉你你想要什么、他可以助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……只要前期工作做得好,这种话,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,有着致命的诱惑。

也许大部分人嗤之以鼻,觉得这不可能,但实际上,当你情绪低迷的时候,甚至当你觉得活着好累好没意思的时候,遇到这种人,你很容易丧失自己的心。

这种人,破坏力极强,影响力极大。甚至,会被某些人,称呼为上帝。

心中有了无数的想法,陆令还是打算先离开,于是他离开了监狱。

只是,陆令没想到,他都看完一部电影了,刘强居然还在。

“你没走?”陆令有些吃惊。

“你在这打车不方便,我正好也没事。”刘强道,“上车吧,去哪?”

“去车站吧,我要回c市,这边谁也不见了。”陆令道。

“看样子,这是有收获了?”

“正是因为没有收获,才需要回去和大家当面讨论。”

“哦哦哦,那行,走,出发。你先手机上买一下去沈州的车票。”

“好。”说着,陆令拿出手机,开始买回去的票。这要从沈州换乘。

陆令正摆弄着手机,刘强说话了:“我等你,其实还有个问题要问你。”

“你说。”陆令没有抬头,接着买票。

“努力的本质,到底是什么?”刘强问道。

“这么直指本质的问题,没有准确答案,”陆令摇了摇头,“我只能说,努力也好、吃苦也罢,是为了一个目标去奋斗。你要有明确的、有计划的、可实现的目标,努力才有意义。努力,并不是锻炼你吃苦的能力,很多资本家喊着让大家努力,其实只是让人重复式地吃苦。”

“你说得对,没有准确答案。但是你这句话,也够了。”刘强点了点头,“谢了,希望下次看到你,我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了。”

“会的。”

到车站已经是下午四五点,陆令坐上了去沈州的火车,今晚十点之前,他就能回到c市。不得不说,今天的行程还是很顺利的。

一路上,陆令都在思考着这部电影。

很多古话,很有道理,但是从不同方面理解,思考问题的方向就完全不同。

“士为知己者死”、“朝闻道,夕可死矣”,这都代表着古人对精神境界的至高追求。

刘慈欣的小说《朝闻道》里,无数学者、哲学家、艺术家等,为了看到科学、哲学、艺术的终极,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。这是美妙的、灿烂的。

可是,如果“知己者”、“道”是虚伪的,是他人营造的美好骗局,是裹挟你思维的虚假产物,那这次“死”,是否值得呢?这是值得商榷的。

思考着这一切,也到了下班的时间,陆令看着窗外,手机突然来了一条微信。

陆令打开一看,是李静静。

“只愿无事常相见。”(注,杜甫《病后遇王倚饮》)

给你洗一个月的衣服

但使残年饱吃饭,只愿无事常相见。

可能很多人会误会这句话,实际上,这首诗写的是感人至深的友谊。这是杜甫的诗,他盛赞友人王倚,当他年老疾病缠身,王倚并未嫌弃他,反而是热情招待,古道热肠。他感谢王倚,真情流露。

陆令微微一笑,看着这句古诗,思考片刻,回复了一句:“好。”

……

回到c市,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,陆令没有提前告诉燕雨等人,而是选择了打车。每次去哪都有人接,其实也怪不好意思的。这次去辽东,领导还专门安排刘强来接他,搞得刘强一开始还不高兴,因为这个事,陆令决定,以后去哪,尽量打车。

“去哪?”司机师傅一脸期待地看着陆令。

“l县,直接去公安局那边吧,我家在那附近。”陆令没说自己是警察。

“l县啊,好。”司机显然很开心。

“什么事这么开心?”陆令上了车,不由得问道。

“现在啊,活不好干,这不都堆在火车站、机场?我这为了接您,排队排了三个多小时!这不,运气好,您去郊县,要是您就去个公里的地方,我可就难受了!”司机咧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