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453节(1 / 3)

加入书签

刘馆长伸手指了指写字桌上的木盒子,一脸揶揄,“是放弃修复,还是交给燕赵博物馆?”

他对凤凰城博物馆十分熟悉,自然知道他们没有能力修复这件青铜剑,问这个问题,只是想看李馆长出丑罢了。

“这座古墓群又不是什么名人墓葬,而且这把青铜剑也不是什么名剑,哪怕修复好了,撑死了也就是一件三级文物。”

李馆长倒是没有理会刘馆长的语气,他看了看盒子里的碎片,说道,“燕赵博物馆肯定看不上这件青铜剑的,我想着,要么干脆先放着,等我们博物馆的那个修复师水平高了再修复它好了。”

“呵呵,说不准人家水平还没达到你要求的那么高,就先被人挖走了。”

刘馆长瞥了李馆长一眼,冷笑一声,“现在高水平的文物修复师,到哪儿都吃香,干嘛窝在你一个地方性小博物馆里混日子?”

“哎,我说,你没完了是吧?”

李馆长被说中了痛处,恼羞成怒,“这也不行,那也不行,那你想怎么办?要不,你给我想个办法?”

“说你蠢,你还不承认。”

刘馆长一反常态,丝毫没有动怒,他笑嘻嘻地朝向南努了努嘴,低声问道,“人家向专家巴巴地从市里大老远跑到这里来,难道是因为没看过青铜剑?”

“嗯?”

李馆长愣了一下,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,有些吃惊地问道,“你的意思是,向专家还会修复青铜器?”

刘馆长不说话,故作高深地点了点头。

实际上,他也没看过向南修复青铜器,但之前在机场接向南等人回博物馆的路上,他的徒弟覃小天口口声声说向南不仅会修复青铜器,而且修复水准尽管没有达到专家的水平,但也差之不远了。

在车上时,向南虽然没有承认,但他也没有否认啊。

这就说明,向南的确是会修复青铜器的,虽然在修复水准方面,覃小天有可能吹了牛,但不管怎么样,也肯定要比凤凰城博物馆里的那个小年轻厉害得多了。

别问我怎么这么肯定,谁让他是向南呢!

战汉兵刃不好修

刘馆长和李馆长两个人在对话的时候,向南正将盒子里的青铜剑碎片拿在手中仔细观察,再加上两人后面的几句话的声音很小,他根本就没听到他们在说些什么。

此刻,他的脑海里浮现出了青铜器修复界里的一句俗话:“三代鼎彝(【yi】)容易补,战汉兵刃不好修。”

估计有读者看到这里就有疑问了,鼎彝这一类的大件青铜器,不是应该更难修复吗?怎么反而是兵刃这些小件青铜器不好修复呢?

实际上,大件的诸如钟、鼎、錞(【chun】,一种军乐器),因为其胎壁比较厚,残缺面积也比较大,因此,除了錾刻纹饰之外,其他的修复过程并不需要十分精细,因此,相对来说,这些青铜器物比较容易修复。

而兵刃类的青铜器,虽然形制各异,但它们具有共同的病害,通体矿化严重,锋刃呈现出锯齿状缺损,上手就掉渣。

所谓的掉渣,指的就是因为严重矿化而导致的,面积特别细小的碎片脱落。

兵刃类青铜器难修复,难就难在掉渣的回贴,以及锋刃锯齿状残缺的修补上,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太小了。

不仅回贴的掉渣十分细小,锋刃残缺的配补材料也非常小,手捏不住,用镊子夹又没有手感,十分影响粘接效果。

向南曾经在看丁春城老爷子送给他的青铜器修复视频时,丁春城老爷子在修复青铜兵刃时,每次都眼睛瞪得老大,而且还憋得老脸通红。

他不敢呼气呀,生怕呼出一口气,就把那些需要回贴的小碎片给吹跑了。

因此,老爷子只能屏住呼吸,脸不憋红了才怪呢。

锋刃的补缺不仅粘接难,打磨更难,用力小了没效果,用力大了配补材料容易掉。

总之,如果想要磨炼一个人的心性,让他来学习修复青铜兵刃绝对错不了,如果他能坚持修复好件青铜兵刃,不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,至少他也能做到遇事不慌,镇定自若。

向南正想着这些,李馆长的声音忽然惊醒了他:

“向专家,听说你会修复青铜器?”

向南猛地抬起头来,看了看李馆长,点头说道:“啊?哦,修复过几件。”

“是吗?那太好了。”

李馆长喜上眉梢,他搓了搓双手,笑道,“向专家要是有兴趣,能不能帮忙修复一下这件青铜剑文物?你放心,修复费用肯定少不了的。”

刘馆长之前听覃小天说了那么多,还是有点怀疑向南的青铜器修复水准,但李馆长要比他直爽得多了,还没有确定向南的文物修复实力,就敢把这件残损的青铜剑委托给向南修复。

当然,这种直爽可不是拿国家的文物来讨好向南,而是基于他自己对向南的判断。

首先,向南是什么人?那可是古书画修复和古陶瓷修复双料专家,“大国工匠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